八王寺原名大法寺,创建于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寺院东南50米处有清泉一眼,俗名八王寺井. ...
在北京东直门内的一条小街深巷中,有一座北京市著名尼众寺庙,它就是通教寺。1983年,通教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成为北京市尼众学修及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骑鹤桥边新建了两座古式牌坊,一时间,牌坊成了挂在大家嘴边的又一个热门话题。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纪念性、装饰性建筑物,多为四柱三门的门洞式结构。一般用木、砖、石等...
锡伯族建筑早在清代,锡伯族就在东北及新疆形成了村镇。锡伯族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住宅和庙宇两方面,建筑的门框、窗和屏风上都会雕刻精美的图案,还有茶楼也是锡伯族建筑中...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城西6000米处的棠樾村,“棠樾”意为棠荫之处,村名由此而来。沿村口人行道有七座高大的牌坊一字排开,气势雄伟,雕刻精致,极为壮观。七座牌坊中...
呼伦贝尔草原锡尼河畔的蒙古族(布里亚特)是个游牧民族,现在大部分已经定居生活了,但是还有一些零散的半定居的“泥包”。“泥包”建筑外型很像蒙古毡包,它用柳条排编构筑再和...
怒族的民居均为下部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受生产力的制约,他们只好用长短不一的木桩或石头将居住面架成水平面,这比起平整地基来既省时又省力。二是将居...
百间楼位于浙江南浔镇东,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以及家仆所建的居室,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名“百间楼”。现存的拱形券门和木结构具有明末清初民宅的建筑风格遗韵。...
...
除了维吾尔族的民居外,还有最具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建筑——伊斯兰建筑。而这种建筑在维吾尔族建筑中成就最大。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10世纪时从陆路传入到中国新疆,在维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