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文论研究专家巴·格日勒图

时间:2017-01-08 22:41作者:梦蕊

内蒙古大学蒙古族文学理论研究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巴·格日勒图教授从毕业留校的那一天起,就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报答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事业中。四十年来,他默默地在我国蒙古族文论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所指导的蒙古族文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有17名之多,他们正在国内外各自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早在60年代中期,巴·格日勒图教授就对我国蒙古族文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校蒙古族文学教材奇缺的情况下,他积极着手进行蒙古族文学史学科的基本建设,编教材、译资料,先后与他人编著了《蒙古族文学史》、《文学理论简编》、《创作论》,编译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美学概论》(王朝闻著)、《美学知识丛书》(蔡仪主编)、《白话聊斋》、《萧乾散文选》等一系列教材。其中《文学理论简编》于1992年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为我国的蒙古文学理论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从70年代初开始,他又把研究重点放在我国蒙古族历代文论的挖掘与钻研上。我国蒙古族文论遗产十分丰富,由于历史的原因,它曾以蒙古文、汉文、藏文和满文等形式流传下来。各年代作者之广泛、公布地区之大、所查阅和利用的资料语种之多、年限跨度之长、归拢综合之难度,形成了此项研究工作的自身特点。而在当时,蒙古学研究领域里未曾有人谈及蒙古族文论,更无研究总结可言。因此,对它的挖掘与研究是一项宏伟的开拓性工程。他暗下决心,立志于我国蒙古族文论特别是文学史料方面的作家作品研究。几十年来,他在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同时,主要是利用假期时间对蒙古族文论进行潜心的探索。为掌握和参考大量蒙古族历代文论资料,他一方面刻苦自学藏文、满文等语种,以方便查阅古文献资料,另一方面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国内外有关各大图书馆进行史料搜集和调查研究工作。经常是在光线灰暗和布满尘土的藏书库里一呆就是几天,认真查阅浩如烟海的文史古籍,探寻和考证着有关蒙古族文论的“蛛丝马迹”,对它们进行抄写、誊印和拍照,并制做成幻灯片,全然忘记了时间和吃饭。有时甚至被不知情的工作人员反锁在里面出不来。经过多年繁重和艰巨的工作,他搜集到一大批珍贵的各年代蒙古族文论的原始古文献,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工作。1973年,他在校勘整理《新译红楼梦》时,意外地发现了清代蒙古族文论家哈斯宝,这一发现令他欣喜若狂,随后即写出《论哈斯宝在蒙古文学中的历史地位》,一时轰动了全国的“红学”界。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清朝末年优秀的翻译家和文艺批评家哈斯宝被发现,堪称蒙古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一大收获”。《光明日报》、新华社、香港《文汇报》以及外国一些报刊都争相发布消息和文章进行研究和探讨。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