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橄榄球”——抢花炮

时间:2017-02-25 19:59作者:佩君

“抢花炮”是黔、桂、湘边界各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大型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象征着吉祥如意、民族团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色。“花炮”在侗、苗群众的心目中,已成为神圣和吉祥的化身。“抢花炮”在贵州省从江县远源流长,十分盛行。为了宏扬民族体育精神,从江县成立了民族花炮协会,选举了会长,制定了会章,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举行。定八就是八发,八发有财,兴旺发达之意。“抢花炮”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相传侗族先祖在坡上种地时,天上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个美丽的彩色圆环落在了老人的面前,老人便把它捡回寨子。这一年,当地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而且有人高中皇榜。从这以后,每逢这个时节,老人就做一个五色彩环的吉祥物,用铁炮送上天空,让聚会的各族青年争抢,示为吉祥。斗转星移,几经苍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花炮节。这一天,是从江县各族群众的大喜日子,山城从江一派节日盛装,都柳江两岸人山人海,锣鼓、鞭炮渲天。正式比赛前,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入场游行仪式,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披红挂绿,备有鸡、鸭、鱼、肉等陪炮礼品的炮台、花篮,在扭秧歌、舞狮和吹芦笙的伴奏下,游完整个从江街。这一天,人们就像过年一样,穿戴一新,纷纷涌到花炮比赛场地,特别是苗、侗少女,身着民族盛装,头戴银花、银架,颈戴银项圈,手戴银手镯,早已等候在河沙坝。观看抢花炮活动的有年近八旬的老寿星,也有五、六岁的小顽童,还有异国他乡的远方朋友,每年花炮节的观众都在五、六万左右,是从江县最热闹的一天。从这一张张写满笑意的脸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不是民富国强、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吗?这不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缩影吗?参加“抢花炮”的运动员大多来自黔、桂、湘边界地区,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文化高低,由各地自行组织,参赛队数不限,每队定员十五人,于花炮节当天在观众面前公开向主席台报名,取得参赛资格,发给标记后,方可进入比赛场地。正式比赛开始后,由会长挥动吉祥炮杆,先燃放约十米长的鞭炮后,点燃铁炮,将五彩园环送上天空。“抢花炮”有“东方橄榄球”的美称,是一项争抢十分激烈的民间体育运动,已列入全国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抢花炮”不但要有强壮的体魂,还要有敏捷的思维和灵活多变的战术,靠超人的体力和智慧,冲击或巧妙地躲过众多对手的围追堵截,将抢得的花炮送入保护线内才算得胜。从江花炮节每年燃放三炮,“金龙一炮”象征官运,“玉龙二炮”象征财运,“银龙三炮”象征鸿运。“抢花炮”就是抢吉祥,看花炮就是迎接吉祥的到来,因而抢得花炮的运动队,欢天喜地,欣喜万分,狂热地将抢得花炮的运动员抛向天空。回到家后,三亲六戚,亲朋好友都燃着鞭炮前来祝贺,他们把陪礼的鸡、鸭、肉等礼品分给全寨人吃,真可谓一人夺炮,全寨吉利。“抢花炮”是山区人民的大喜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看花炮的,做生意的,纷纷涌入县城,各族群众组织的文艺团体争相献艺,演戏、赛歌、吹芦笙、踩歌堂,山城从江到处传来悦耳的歌声和徊旋山谷的芦笙乐曲声。男青年们口吹心爱的芦笙起舞在前,踩歌堂的女青年们载歌载舞紧跟其后,舞姿轻飘荡漾、整齐和谐,好似一双双蝴蝶花间翩翩起舞,犹如一对对活鱼水中嬉戏漫游。还有那逗人发笑的老太婆秧歌队、天真烂漫的少年腰鼓队和英姿勃勃的青壮年舞师队的精彩表演,他们把对祖国的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编入气象万千、叹为观止的舞步中,今人眼花缭乱、留连忘返。通过盛大的“抢花炮”活动,不但增加了黔、桂、湘边界地区各民族的团结友谊,活跃了边界群众的文体生活,而且促进了边界民族贸易活动。这期间,从江街头热闹兴隆,人群摩肩接踵,各种物质琳琅满目,各种小吃丰富多彩,商店、饭馆、录像厅通宵营业,街头巷尾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抢花炮”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不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九九o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为了让各国来宾更多地了解我国民族体育活动,宏扬民族精神,亚运会组委会和国家民委举办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展览”活动。根椐规定和要求,从江县被指定选送一套花炮、花台、花蓝进京入亚运参展。消息传开,从江各族群众奔走相告,倍受鼓舞。县民族花炮协会迅速组织能工巧匠,加班加点赶制出一套花炮、花台等,花台上书写有“团结、友谊、进步”和“亚运为国增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等字样,整套花炮精美细致,民族特色浓厚,受到首都人民和各国友人的好评。“抢花炮”从此冲出山门,享誉海内外,逐步被人们熟悉和了解。锣鼓不息,舞步不止。尽情地唱吧,尽情地跳吧,纯朴而善良的侗乡苗寨人,他们传统的“抢花炮”运动,不但展示了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民族体育风貌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展示了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美酒飘香,芦笙悠扬。远方的朋友哟,请到侗乡来做客!尝尝这醇香清甜的牛角酒,看看这振奋人心的“抢花炮”运动,听听侗乡苗寨人前进的步伐声。(来源:贵州省从江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