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踏青思亲

时间:2016-12-07 20:57作者:若翠

清明踏青思亲

清明又称“踏青节”、“思亲节”。它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农耕时期,人们春播秋收,创造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清明是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成为节日的节气。如今又被国家规定为法定假日。

今年的4月4日是清明节,此时,太阳抵达黄经15度,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此时期,黄河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日平均气温约在13℃至14℃以上。气候宜人,草木繁茂,嫩芽丛生,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处处给人清新明朗的感觉。清明是洋溢着浪漫色彩的“青春节”。

北京降雪平均终止日期约为3月19日,最晚终雪期约在4月10日,故有明朝进士作诗云:“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清代诗人徐兰作《出居庸关》诗曰:“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难怪华北有农谚云:“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而在江南的农谚却是:“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时值清明梧桐树一开花,接着是喜阴居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地下,雨后的彩虹高挂在天空。也有众多的物候现象是以清明作为指标,如“清明竹笋出,谷雨笋出齐”、“清明苗现”,写茶树的“清明发芽,谷雨采茶。”“明前茶,两片芽”以及“春分无雨勤管田,秋分无雨勤管园。”“光清明,暗谷雨。”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说法。清明后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陆续播种,江南则是浸种催芽、精制秧田农事大忙季节。

清明,历来有踏青、扫墓的习俗。在北方还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戴柳、插柳传说有避邪驱鬼、消灾祛病的作用。在民间还有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以纪念春秋时代晋国贤臣介子推。此外,荡秋千、踏青、植树、放风筝、赏对联等,如有人撰一联曰:“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时节养生,不宜对肝脏进补,因为清明阳气旺盛,是高血压易发加重期,因此应倍加关注。努力保持心情舒畅,打太极拳,外出步行,有花粉过敏史者要关心气象部门发布的花粉浓度预报,让你及早远离过敏源。

清明时值早春季节,冷暖空气交换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大。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云:“漫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诗曰:“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例如,1993年4月9日北京刮6至7级偏北大风,部分地区瞬间风力达11至12级,霎时间天昏地暗、尘土飞扬。为此,应牢记,百病寒中生,气温若陡然下降,在清晨或夜晚出行,别忘了要添加衣服。心脑血管病人更应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防风、保暖,防止春日风寒惹病生。饮食上宜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花柳菜、山药等。

(谢在永)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