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魅力坡芽 舞动欢腾壮乡

时间:2016-04-27 17:31作者:芳熙

“阳春三月,花开壮乡。欢天喜地,歌舞飞扬。”由富宁县委、县政府举办2012年中国•富宁“曼瑞珑端”活动,演绎了一场独具壮乡民族文化风情的节日盛典。来自滇桂两省区数万余各族群众汇集富宁县城的普厅河畔、珑端街上、富州广场,欣赏了滇“东大门”、“珠江第一港”、“云南红都”、共同参与曾获得2010年中国“弘扬传统节日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曼瑞珑端”节。成千上万的壮族同胞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唱着独特的坡芽山歌,耍着狮子,舞着水龙、火龙,吹打着乐器,共同度过这美好的节日。

富宁还是革命老区,有邓小平的认证手迹。是中国壮族稻作文化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八角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发源地、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地,所以今年的珑端节格外热闹红火。

镜头之二:佳节开街踏春来 各族儿女齐欢腾

时间:3月23日 地点:富州广场

“开……街……啰!”伴随着宏亮的珑端街开街的欢呼声,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当天的富州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上午9时30分,2012中国富宁曼瑞珑端开街仪式在绵绵春雨中进行。省州领导出席开街仪式并为曼瑞珑端活动鸣锣开街。

“曼瑞珑端踏春来,壮乡儿女尽齐欢腾。”来自富宁县各乡镇的民间文艺队、舞龙队、花灯队,以及壮、苗、瑶、彝、仡佬等各民族文艺队、城区各学校表演队和广南、广西百色、田林等友邻区县文艺团体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举行了盛大的闹街活动。全县28支演出队伍在步行街上演水龙阵、舞狮阵等,弹弦子、跳盘王舞,共庆壮族传统节日——珑端节,整个富宁城变成欢乐的海洋。

活动为期两天。“珑端街”活动内容有珑端街开街闹街表演、山歌比赛和大型壮剧专场晚会,壮戏展演、品酒大赛和颁奖晚会。其中壮族山歌擂台赛,有近百名男女歌手争夺“歌王”、“歌仙”等称号。

镜头之二:风流街上摆擂台 坡芽山歌闹壮乡

时间:3月23日至24日 地点:珑端街上

富宁的壮家儿女,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壮族五彩缤纷的歌舞,世代相传,因而就享有“歌舞海洋”的美称。富宁的青山绿水,孕育了壮家儿女大山般清脆的好歌喉,因此壮族人民就有了“歌唱的民族”美称。

来自富宁各乡镇的65支选手,经过一天半紧张激烈的角逐,获得第一名的是:剥隘坡芽山歌队组合。“歌仙”得主,毫无悬念的被“坡芽山歌传承人”农丽英夺得。3000元大奖与绣着“歌仙”两字的锦旗,让这这位朴素的壮家姐妹笑得合不拢嘴。

山歌小调形式演唱,曲调的抒情优美、意韵的深刻唯美的“坡芽歌书”,在参加2010年的央视青歌赛(原生态组)一举拿下最高分99.77分。可以说,它是一组山歌集,是富宁壮山歌中最为经典的爱情绝唱,是壮族歌谣文化,是壮族人民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本次壮族山歌擂台赛上,“坡芽山歌队”,再次将天籁之音般的《坡芽歌书》唱响富宁,让人们一睹为快。两姐妹的演唱风采,再一次证明了获央视青歌赛原生态银奖作品的魅力与实力。

镜头之三:无戏不珑端 壮剧《彩虹》华丽上演

时间:3月23日 地点:富州广场

富宁被称之为“云南壮剧之乡”,曾经誉满全国的壮剧《螺蛳姑娘》就出自富宁。壮剧也和滇戏、白戏、傣戏,并列为云南四大戏种。壮剧表演也是“曼瑞珑端”活动的重要部分,有“珑端必有戏,无戏不珑端”的说法。

3月23日晚,由文山州壮剧团重新创作表演的六场大型壮剧《彩虹》在富州广场华丽上演,把2012年中国富宁“曼瑞珑端”活动推上了高潮。当天晚上的富州广场流光溢彩,人头攒动,作为“曼瑞珑端”的压轴戏,大型壮剧《彩虹》华丽上演。省州领导、专家、学者,富宁县四班领导和数千名干部群众一道观看演出。

《彩虹》,壮语译为《耕濛仙珑》。该剧讲述了壮族青年沐郎和朵比两个主人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为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官家”的压迫,他们携手背井离乡,跋山涉水,逃到了“彩虹喝水的地方”,与大自然和睦共处,天人合一,怡然自得。然而,就在他们返乡探望母亲时,中了土司老爷设下的圈套,被收押在大牢中,受到严刑拷打。面对酷刑,他们宁死不屈,最后在狂风暴雨中化为彩虹,成为了理想与吉祥的象征。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全局从始至终充满隽永诗意的韵味,首尾照应,自然和谐,表达了韵味深远的爱情主题。

据介绍,该剧曾获得1989年文化州民族艺术新花杯大奖赛一等奖,1991年云南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文艺展演综合三等奖。为了让广大群众欣赏到这一优秀剧目,把壮剧发扬光大,文山州壮剧团融入现代元素,短短28天,对剧目进行重新创作编排,并在“曼瑞珑端”活动中首次与观众见面,并将作为新剧目参加2012年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展演。

感人的情节、全新的布景、美妙的配乐,再加上亮丽的舞美设计和演员精彩的演出,让观众耳目一新。演出结束后,著名壮族学者黄懿陆高兴的对著名编剧刘诗仁说:“这是壮剧艺术的一座里程碑,完全可以打造成壮剧艺术的精品节目,走向全国。”著名壮族评论家龙符说:“23年后,壮剧《彩虹》仍然还能在壮乡富宁绽放,说明该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23年前,《彩虹》在文山首演,我就曾写过剧场艺术评论,今天我还要再写一篇广场艺术评论,为壮剧的明天鼓与呼!”

镜头之四:柔情富宁休闲壮乡,土产佳酿美酒飘香

时间:3月23日 地点:珑端街上

美丽的壮乡富宁,酒文化历史悠久,每逢壮族珑瑞街更是“无酒不欢”。为了进一步打造富宁文化名片,宏扬壮乡酒文化,各族群众聚集在珑端街,隆重举行富宁县2012年“曼瑞珑端”品酒大会。

“郎恒山歌我先唱,醇香米酒我先尝。”担负大赛评审的各位专家:云南省酿酒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一级品酒师、品酒师讲师潘章等五位品酒师。据介绍,当天入围决赛的有富宁县各乡镇选送11种各类白酒,从中评选出高度酒前三名和最佳低度酒奖。比赛分三轮进行。参与本次比赛低度酒评比的有谷拉红军茶、归朝包谷烧等3个酒品,红军茶其实是当地所产的低度白酒;归朝包谷烧则是归朝壮族农村自酿的土酒,真所谓“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觞”。里达陶氏酒、田蓬土酒也是本赛参赛土酿酒之一。板仑土酒则是像板仑的民风一样清醇淡雅。

“柔情富宁休闲壮乡,激情歌舞美酒飘香”。所有参赛酒品已经评审结束,经过激烈的角逐,本次品酒大会的名次已经出炉。来自新华镇的戴昌瑞获高度酒一等奖,其余获二、三等奖。来自归朝镇的韦光成获得玉米酒最佳低度奖。

“无酒不成席,无歌不成宴”。通过评委先闻香、后观色、三品尝,从色泽、香气、口感、风格,评出来的富宁土茅台美酒成为当晚庆功宴的指定用酒。各位嘉宾纷纷盛赞金奖美酒并非浪得虚名,真乃名至实归,真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据了解,此类品酒大赛在文山州还是第一次,引起媒体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兴趣。

镜头之五:壮戏登台唱盛世,欢腾珑端美名扬

时间:3月24日 地点:富州广场

魅力坡芽唱响富宁城,欢腾珑端舞动普厅河。为期两天的2012年中国富宁“曼瑞珑端”活动在富州广场落下帷幕。当晚的富州广场灯光璀璨,歌舞飞扬。省老领导、省壮学会会长戴光禄等和富宁县四班领导等出席颁奖晚会并为获奖戏班和歌手颁奖。

经过24号白天的角逐,现在14只参赛队的获奖名次已经排出。归朝镇老街三寨戏班凭借《巧配鸳鸯》把壮剧比赛一等奖收入囊中,二等奖则由归朝镇后州戏班和剥隘镇索伍戏班分享,获得三等奖的是剥隘镇百峨戏班、那能乡的那拉戏班、那瓜戏班和归朝镇的街道戏班。

索伍戏班——《征西二路樊梨花》、街道戏班《梁祝后世姻缘》、那拉戏班——《百鸟衣》、后州戏班——《千里迢迢送亲娘片段路救新娘》这四部获奖作品,在当晚的颁奖晚会上再一次精彩上演。

记者采访中得知:这些壮剧戏班的演员十分年轻,大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这次演出,有的尚未外出打工,有的推迟了种地,有的耽误了砍甘蔗,有的甚至关门停业,但他们,无怨无悔说:“家乡人民爱看,我们年轻人也就做点牺牲了。”孟村戏班甚至因为错过报名时间,未能参赛,全戏班演员抱头大哭一场。足见壮乡人民对壮剧的钟情与喜爱。

获得山歌擂台赛桂冠的是来自剥隘镇坡芽村的《坡芽歌书》传承人农丽英,她同时也获得了“歌仙”的称号。黄正裴、梁贤刚、许德山三位歌手获得二等奖,黄彩春、杨玉玲、罗桂莲和天保山歌组合荣获三等奖。在颁奖晚会上,获奖戏班表演了部分获奖作品和壮剧四大声腔,获奖歌手演绎了壮族山歌联唱,文山州壮剧团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数千名各族群众观看了演出。

连日来,“壮剧之乡”富宁沉静在山欢水笑,山歌悠扬,锣鼓喧天的“珑端节”欢乐气氛之中。人们在绿树成荫的珑端街和富州广场,看民间壮剧、听壮族山歌、赏壮剧精品《彩虹》、品壮乡各地美酒……那“乖海咧”等四大声腔、那悠扬的山歌、那古朴的壮剧,再一次在普厅河畔唱响,格外悠扬。让喜爱壮剧的壮乡儿女笑逐颜开,喜上眉梢。古老的壮剧,现代的音乐,鼓乐齐鸣,交相辉映,成为壮乡富宁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正如晚会主持人赞美的那样:最蓬勃的生命是初升的太阳,最美丽的风景是壮乡的辉煌;最感动的是壮乡儿女不懈的追求,向着幸福生活扬帆起航。蓝天当纸,苍翠为墨,写不完富州儿女心中的激情;群峰放声,大江展喉,唱不尽壮家子孙永恒的赞歌。

(作者为云南文山学院教师。)